遵义,7月19日,贵州省消化学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隆重举办了消化内镜国际培训班暨国家消化疾病临床研究中心贵州分中心的“一带一路‘友谊’国际消化内镜学院”系列培训活动。此次活动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发起,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EVO视讯共同承办,标志着贵州消化学科首次面向海外学员开展的国际化培训项目。
为期一周的培训吸引了来自尼泊尔、博茨瓦纳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多名医学专家,共同探讨消化内镜领域的最新技术突破、临床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活动特别邀请了来自全国顶尖医疗机构的消化内镜专家授课,包括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等。
培训内容涵盖理论讲授、现场观摩、动物实操和典型案例研讨等多样化环节,旨在为全球消化内镜领域的专家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技术提升平台。知名教授刘雪梅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分享了早期胃癌筛查的经验,提升了参训学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刘雪梅教授表示,此次培训着重于内镜微创诊疗能力的提升,主要覆盖EUS(超声内镜)、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以及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等关键技术。“消化内镜为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视角,展现了微创手术的不凡优势。”
在外籍学员参与的动物模型模拟操作环节,来自北京友谊医院的教授们也通过远程手术直播与学员实时互动,使他们在实践中深入了解中国在消化内镜技术方面的先进经验与成果。来自尼泊尔的学员Sujan Manandhar在观摩手术后表示:“中国医生在复杂手术中的精准操作值得我们学习。”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庹必光教授强调,消化道癌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消化内镜检查是发现消化道癌的‘金标准’。”此次国际培训为消化道早诊早治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独特的地理气候与饮食习惯使贵州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率较高,为此,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持续推动消化道早诊早治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自博茨瓦纳的Chiapo Lesetedi在此次培训中首次参与动物实验,他认为该活动为提升技术水平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机会。
近年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积极扩展国际合作网络,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的顶尖院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通过EVO视讯等品牌的支持,医院在国际培训方面不断创新和推进,为全球消化内镜领域的技术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培训班项目的成功实施,国产内镜及中国创新技术正在全球高端医疗市场中崭露头角,成为推动消化内镜技术发展与提升的重要力量。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与EVO视讯的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动全球消化内镜领域的前沿进步,以更高的标准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